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武陵站长网 (https://www.50888.com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大数据 > 正文

美团的“大数据杀熟”

发布时间:2022-12-17 02:08:03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未知
导读:
这两天,一篇美团大数据杀熟的文章被推上热搜。
博主称:自己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,却发现自己常点的一家店铺配送费从平时的2元涨到6元!

12月18日消息,记者联系上了爆料美团疑似杀熟外

美团大数据_上海大桶大江桥万达店美团网_美团外卖数据抓取工具

这两天,一篇美团大数据杀熟的文章被推上热搜。

博主称:自己在开通美团外卖会员后,却发现自己常点的一家店铺配送费从平时的2元涨到6元!

12月18日消息,记者联系上了爆料美团疑似杀熟外卖会员的当事人“漂移神父”,他表示,12月9日至11日,他拿了三部不同的手机来测试会员和非会员在同一家店的配送费,发现依然存在差异。

发帖后,平台相关负责人联系了他,“他们说我的手机定位不准,下单地址和选择的配送地址有一定偏差,但这个说法我没办法接受。为什么偏偏是开通会员的手机出现偏差,配送费显示是4元或6元,而没开通会员的两部手机却显示配送费都是2元。”他表示,希望平台能给全国用户一个合理的解释和道歉。

从技术角度,美团的解释听起来并没什么说服力,如果连定位缓存这么显而易见的缺陷都没有测试出来就上线,并且每天在千百万用户的使用中也没有被暴露,仿佛微信发消息丢掉标点符号而不被用户察觉一样,令人匪夷所思。

究竟是不是大数据杀熟,相信大家有自己的判断,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担负起监管责任,推进对互联网公司行为的规范和立法。

就如同前一篇文章提到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起起伏伏,其实监管的滞后和缺位都难逃其咎,如今在技术发展,人工智能和算法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,杀熟的手段会越来越难以分辨,如何在监管上有所升级,有所进化,能够跟得上行业的发展,并规范和约束行业的「监管套利」行为,是值得行政管理部门深入思考的。

其实,大数据杀熟已经不是个新鲜事了,早前的携程机票事件,京东、滴滴疑似杀熟事件,都掀起过一些舆论波澜,有的迫于压力整改,有的则做了升级。如今的美团又再次走上风口浪尖,之前不久,美团对外卖送达时间的奖惩规则被认为严重损害外卖员的安全利益,对餐馆的排他性协议也让人质疑变相垄断的做法是否合理。究竟是O2O的内卷严重还是美团已经逐渐变成一条恶龙,APP在方便大家的同时,能否在公平和效率,公司利益和社会效益上走出一条渐进优化的道路,是王兴的思考和选择,巧的是,他的搭档王慧文刚刚在昨天宣布退休。

不管是美团也好,其他互联网公司也好,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的今天,法律法规和监管的滞后将是个常态,如何去约束,非常考验治理能力。

这就像大厂的代码不断被写出来,有没有足够多的测试,能够保障代码质量,将缺陷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,将是决定胜败的事,所以诞生出各种持续集成理念,单元测试、自动化测试方法论,能够让新产出的代码得到最及时的测试验证,将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。

互联网的监管也是类似,里面有很多模糊地带,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,法律法规,很难去遏制这种作恶的源动力,资本嗜血,成王败寇,能在监管还没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但还来不及反应之前完成「监管套利」,野蛮生长,落袋为安,都被看作是枭雄,这种社会环境下,仅仅靠道德约束去祈求每个企业家都做大善人显然不现实,更何况还有很多模糊地带,谁也说不清到底是否违规。

比如,很多应用的苹果、安卓包年包月服务费不一样,主要是因为苹果有渠道费用,通过提价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用户身上是很多厂家的策略,但从商品的服务来说并无不同,这种同一种服务不同机型定价不统一,是否合理合法?

再比如,双11优惠满天飞,各种满减,优惠券,充值优惠,不同渠道也有不同的价格,这种同样的商品和服务,不同的渠道价格,有没有一定的约束?

前几天有个新闻令人忍俊不禁,一个售楼处,入口安装了人脸识别,对于多次来看房者,不予优惠,商家认为多次来看房的意向会大很多,因此吃定你,买房者和售楼处闹得不可开交,这里面有人脸采集的隐私问题,也有交易中的道德伦理问题。也许是互联网企业的杀熟,让房地产商灵机一动,把线上模式搬到了线下。

我们仔细再推演一下美团大数据,如果美团这个算法,能够和GPS定位结合更紧密,与手机硬件信息结合更加密切,甚至再拉通会员之间的关系,是否能做到更天衣无缝,我觉得完全可以。如果“漂移神父”测试的时候,两个手机地理位置接近,订餐商家又一致,手机硬件如果能判断为同一人的,或者手机号之间为夫妻关系,启动规避杀熟逻辑,这里面还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和算法,让两个有可能认识的人,两台有可能被同时看到的手机,避免出现同餐不同价,同距离不同配送费,是有极大优化空间的。

也就是说,数据越来越多,AI算法越来越智能,杀熟的刀可以不那么锋芒毕露,该出手时就出手,不该出手时藏得好好的,甚至偶尔发现不同价格,换个场景又消失了,令人怀疑是不是自己眼花,刀子在越来越强悍的算法手里,越来越锋利,越来越稳准狠,并不是不可能,那么在这种无法被发现或者就算发现也很难被逻辑解释的情况下,难道就不算作恶了吗?

我家附近有个集散市场,租给了很多商户,东西相对便宜,小商小贩也很会看人下菜,一方面要会砍价,还要对货品价格有所调研了解,才能以较低价格成交,对小商贩来说,同货不同价,是天经地义,是一概如此。那互联网的千人千面,是否也应该允许千人千价呢?

美团、携程、京东们的逻辑朴素而简单,你既然花钱买了会员,而且一日两餐在这里订,居家日常都在这里买,那么你换APP的可能性就极小,价格因素在你这里已经不是留存的最大问题,只要把体验做好,配送按时送达,基本不会导致忠实会员的流失。

而那些还没成为会员的,反而是需要撒钱的对象,在互联网厂商眼里,这是拉新所应该付出的获客成本,而这种对非会员的有待,很有可能被老会员当成价格歧视,其实这在很多互联网平台都广泛存在。“新用户注册即送...”、“首次购买享1元...” 类似的拉新运营策略比比皆是,这算不算对老用户和会员的套路和歧视,如果有度,这个度的衡量标准在哪里,合法合理合规的线划在哪里,是值得监管层、互联网厂商,甚至用户的共同思考和推进的一件事。

(编辑:武陵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