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 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武陵站长网 (https://www.50888.com.cn/)- 科技、建站、经验、云计算、5G、大数据,站长网!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大数据 > 正文

悬赏“一字十万”,大数据能帮助释读甲骨文吗?

发布时间:2022-12-13 18:32:10 所属栏目:大数据 来源:转载
导读: “一个字,十万元。”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对甲骨文优秀释读作品给予的“悬赏”奖励,公告中还欢迎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技术来释读甲骨文。

大数据释读甲骨文,难!
实际上甲骨文大数据,

“一个字,十万元。”这是中国文字博物馆对甲骨文优秀释读作品给予的“悬赏”奖励,公告中还欢迎利用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新技术来释读甲骨文。

内蒙古大数据局董进文_大数据 大数据_甲骨文大数据

大数据释读甲骨文,难!

实际上甲骨文大数据,目前甲骨文的研究已离不开数据库的参与。数据化的甲骨文字往往用于缀合甲骨、对对字形,但在不少古文字学者来看,让数据库“释读”甲骨文,可能性并不大。所谓“释读”,不仅是判断字形还要加以解释。只有具备合理逻辑和史料支撑,才会被业内认可。

甲骨文中有相当数量的字用法较清楚,如地名,甚至可通过辞例结合现有认识确定其大致释读方向,但无法辨认这个甲骨文字的形体;或者可辨析形体,但没有后世的字与之对应,这些字就只能属于“未释字”。另外,古文字学者从出土的文字材料中找到了与之可以系联的形体,但缺少若干演进的缺环,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两者是一个字的早晚不同写法,这样的甲骨文字也属于“未释字”的范畴。

首都师范大学甲骨文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子杨对北京科技报记者表示,“甲骨数据库,可以把同一个字的不同辞例聚合在一起,但字形分析、语义靠大数据是没法解决的”。

大数据 大数据_内蒙古大数据局董进文_甲骨文大数据

考古学家难以被AI替代

2013年牛津大学的卡尔?弗瑞及迈克尔?奥斯本发表了《就业的未来》研究报告,因被计算机取代的可能性只有0.7%,考古学家被列为未来极少数的“安全”工作。

古文字的考释是考古学分支之一,也属于被新技术“入侵”很少的学科。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严志斌感慨:“古文字学研究没什么利润,没有企业愿意投入。”实际上,目前的古文字学研究仍然采用传统方式,要求研究者通识古文字、古汉语、古文献,想要有所贡献至少要有几十年的坚实积累。

考古学家的思维也固化成了“老古董”,不愿接触新技术吗?并非如此。上世纪70年代中期,四川大学童恩正先生就曾考虑过通过计算机进行甲骨缀合,也就是尝试把散落的甲片拼合在一起。但多年以后,古文字学家仍通过甲骨形态特征、同文例等手段进行缀合。因为,后者的效率会更好。

内蒙古大数据局董进文_大数据 大数据_甲骨文大数据

(编辑:武陵站长网)

【声明】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,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,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!